发布:2025-08-20 09:22:22来源:编辑:浏览: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孟姜原鲜桃已从黄土高坡走向全国市场……”王益区政协委员刘纳维近日在短视频中的这句推介语,道出了铜川市、王益区两级政协组织凝聚委员智慧、推动“孟姜原桃”产业升级带来的欣喜之情。
7月中旬,孟姜原鲜桃迎来成熟期,王益区政协农业农村委7名委员分别录制了“政协助农在行动,代言蜜桃孟姜红”主题短视频,带动“孟姜原桃”线上销量大幅增长,刘纳维就是其中一员。
从品牌鲜为人知到产业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孟姜原桃”销售火爆背后的故事,还要从几年前一件政协提案说起。
提案助力鲜桃贴上“地标”
孟姜塬鲜桃虽品质优异,却因品牌缺失一度陷入贱卖困境。2019年,铜川市政协委员王栓兴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建议王益孟姜原鲜桃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提案》,直指其缺乏品牌保护与历史文化挖掘造成的产业核心短板。
提案交办后,铜川市、王益区两级联动,区农业农村局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深入调研,挖掘孟姜女传说文化底蕴,整理桃树种植技术规范与环境数据……“看到提案内容后十分激动,下定决心要挖掘整理孟姜塬村鲜桃历史文化、生长环境、技术标准等资料,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时任王益区农产品质检中心主任的许超委员回忆道。
2019年9月,“孟姜原桃”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成为王益区首个果类地标品牌,为产业溢价奠定基础。2020年4月,“孟家原桃”品牌获农业农村部正式认证。
凭借地标品牌,“孟姜原桃”从“论斤卖”跃升为“论个售”,精品礼盒单价达120元,远销北上广。在后续提案《关于发挥“孟姜塬”桃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的建议》中,许超建议强化品牌宣传与产销对接,农业农村局据此举办了“桃产销对接会”。
政协力量的“链式反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发挥优势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近年来,王益区政协通过提案推动、产业赋能、品牌打造和三产融合等多维度助推,深度参与孟姜塬鲜桃产业升级,形成了“政协牵头、委员发力、产业富民”的协同机制。
据王益区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苟永刚介绍,区政协多次组织农业界别委员深入孟姜塬村,围绕品牌建设、品种改良等重点环节进行视察协商,在村上设立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联系点,及时调研协商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鲜桃刚上市时,区政协副主席吕伟涛带头,区政协农业农村委6名委员录制代言短视频,通过“新媒体电商+直播”平台推广,带动“孟姜原桃”线上销量环比增长35%。
作为孟姜塬村的“桃王”,十四届铜川市政协委员颜存宁带头在塬上种植示范园300亩,带动周边农户统一标准,吸纳30户困难群众就业,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
为了延伸产业链,颜存宁牵头举办了多届“桃花节”“桃王大赛”,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推动“鲜桃+文旅”深度融合。他创立的“孟姜红”品牌两度斩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字招牌”。今年,王益区桃园面积扩展至6000余亩,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桃农人均收入超1.5万元。
从王栓兴提案破冰、颜存宁种植示范,到政协集体行动,委员们以“小切口”撬动“大产业”,实现了“一件提案激活一个品牌、一批委员带动一方致富”的乘数效应。如今,“孟姜原桃”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生动诠释着“政协离群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的履职真谛。(记者 蒋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