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动态

“让政协的‘言值’转化为发展的‘产值’”

——铜川市政协中共、经济、科技界委员工作室助力高质量发展记事

发布:2025-07-18 16:31:59来源:编辑:浏览:

  在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座现代化铝深加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与委员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这里不仅是铭帝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地区铝型材行业的龙头企业所在地,也是铜川市政协中共、经济、科技界委员工作室的“根据地”。

  “这里既是生产线,也是履职线。”作为工作室召集人,铜川市政协委员、铭帝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肖优胜说,把委员工作室建在产业链上,就是要让委员履职与园区发展更好同频共振。

  “委员工作室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紧盯产业链上的堵点、痛点。”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提出明确要求。

  铜川市政协中共、经济、科技界委员工作室自2022年挂牌成立以来,组织委员充分发挥界别优势特色,积极开展“微协商、微调研、微视察、微监督、微服务”活动,以产业链为重点,将政协协商“触角”延伸到生产一线、项目现场,成为助推铜川工业转型升级的“智囊团”“服务队”。

  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3年,铜川市创新实施“链长制”,由市级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委员工作室第一时间组织委员学习政策,针对铝深加工产业链短板,提出了加强秦创原平台对接、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建议,这些建议被吸纳到《铜川市铝产业发展三年行计划》。在履职实践中,委员工作室将政策需求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上通下达”桥梁作用。

  针对铜川铝产业高端化不足问题,委员工作室开展“微调研”,提出发展高强度铝合金、汽车轻量化应用等建议,推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入再生铝项目,促成铭帝集团与高校合作研发高端铝合金产品。

  2024年5月,驻室委员在走访华毅澳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时发现,其雷达传感器项目因证照办理滞后影响了投产。委员工作室当即邀请市场监管、园区管委会召开“微协商”座谈会,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一周内协调完成审批。“政协的介入让问题解决效率翻倍。”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驻室委员主动融入“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围绕铜川市政协“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线上“微协商”活动,现场建言资政、主动跟帖发声,提出480余条建议。同时,发挥委员界别优势,用好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推动“西安研发、铜川转化”科技成果落地,设立飞地科创中心,加速光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孵化。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委员工作室紧扣铜川市政协“普惠金融”协商议题,建言助推银行开发“产业链信用贷”。2024年,铜川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首批授信企业中,董家河园区占比达40%。这一年,委员工作室累计开展“五微”活动23次,推动解决企业用地、环评等问题17项。

  产业工人的“娘家人”

  “我们厂1000多名员工,七成是男青年,找对象成了大问题。”肖优胜在铜川市政协会议上的一句调侃,引发社会对产业工人安居乐业的关注。随后,委员工作室积极行动,联合工会、妇联开展联谊活动,帮助解决员工后顾之忧。这一案例被写入铜川市政协年度履职报告,成为“委员工作室服务民生”的典型。

  2024年,委员工作室进一步推动园区配套人才公寓建设,让产业工人真正留得住、干得好。同年,委员工作室联合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铝加工技工,邀请劳模委员进校园宣讲,吸引200余名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

  在铜川市政协中共、经济、科技界委员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政协系统掀起了“工作室+产业链”模式履职工作创新热潮。在王益区政协,文艺界委员工作室与“姜女绣娘”合作,通过直播带货、农高会展销,助力传统秦绣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在耀州区庙湾镇,委员工作室推动“香菇小镇”建设,带动1421户贫困户年增收225万元……

  从关注车间技术难题到助推普惠金融举措落地,从促进实验室成果转化到情牵界别群众的生活琐事,铜川市政协中共、经济、科技界委员工作室用实践证明,政协履职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内生动力,也让协商民主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正如刘西林所说:“把委员工作室镶嵌在产业链上,就是让政协的‘言值’转化为发展的‘产值’。”

  目前,铜川市政协设立在企业一线、厂矿医院、基层社区的界别委员工作室、行业委员工作室已达8家,各委员工作室发挥特长、助力发展、关注民生、建言资政,已成为凝聚共识的新载体、学习交流的新阵地、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反映民意的新渠道、协商议政的新路径。(各界导报记者 蒋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