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动态

铜川市政协合力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发布:2025-07-16 09:02:07来源:人民政协报编辑:浏览:

  (本报记者 路强 通讯员 朱江)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日,陕西省铜川市政协聚焦“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召开双月协商会议,委员们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就筑牢基层安全防线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基层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应急处置的“最后一公里”。此前,铜川市政协专门组织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及先进地市经验做法;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耀州区东站社区、董家河镇等处,实地察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分析短板弱项,研究破解“实招”,为高质量开好协商座谈会打好基础。

  据悉,自铜川市被确定为陕西省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全市基层物资装备、通信设备等基础保障实现全覆盖,累计为38个乡镇(街道)、431个村(社区)前置了469部天通卫星终端设备,为29个重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储备保障救援物资20类近3万件(套),连续4年未发生因灾死亡和失踪情况,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目标。

  风险监测预警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协商会上,周少英委员提出,绘制“风险隐患一张图”,精准标示地质灾害点、抢险队伍、物资储备等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监管网络,拓宽预警传播渠道;进一步加强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智能设备“能用、会用、好用”。

 “部门间‘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在基层末梢尚未完全拧紧,风险研判和闭环管理能力薄弱。”文志奇委员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并建议将应急管理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打造“党建+应急”品牌,设立党员“安全先锋岗”,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与“防救衔接”的“1+N”责任链条。

 “我市基层救援队伍人少质弱、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实战演练,难以满足‘全灾种、大应急’需求。”潘霄纯委员表示,要构建“综合+专业+社会”救援体系,推动企业、园区与社区签订救援协议,建立“15分钟应急救援圈”,依托志愿者网络壮大应急队伍,建设市级物资信息平台,定期开展跨部门实战演练,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

 “应急预案编制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简明、实用、可操作。”高博委员建议,预案编制需标注风险点、疏散路线和处置流程,常态化开展高风险场景演练,推广“防汛五步法”“燃气泄漏五步法”等行动清单。

 “加快智能技术提能升级,运用物联网、无人机、AI技术实现风险动态感知。”

 “推广‘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加速推进智慧管理向基层延伸。”

  落实激励保障,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社会应急力量制度体系。”

  ……

  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富超在听取大家发言后表示,委员建议直击当前基层救援力量薄弱的痛点,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尽快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25年07月1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