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8-06-19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咱不能忘了过去的苦,不能忘了今天的好光景是咋来的!”
“用总书记的话说,这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进入新时代,把咱的旅游办好,把产业发展好,把村子建设好!”
“咱不能给总书记丢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呀!”
6月12日上午9时许,笔者来到宜君县五里镇张河村采访,来到村口,便听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传来朗读纪实文学《梁家河》声音。原来是宜君县政协帮扶干部为村民宣讲《梁家河》,并向群众赠送了《梁家河》读本,弘扬梁家河精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看到他的小腿上到处都是被虱子咬的红疙瘩,有的刚结痂,有的痂被挠掉,还往外渗着血......”
“挨饿是经常的事......早晚两顿吃稀的,中午吃顿干饭,晚睡饥饿难耐,取一撮儿盐,用水冲了,喝下......炒菜没油,取了杏仁,在热锅里炒一炒,权当有了油香味儿。”
“......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再干,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乡亲们这样评价。”
“......得知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教育,‘不再吃团子,光是大米白面,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时,他非常高兴。”
走进张河村委会,只见村民围坐在会议桌前,手拿着《梁家河》,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一件件感人的事迹。
“唉!能不能让我说说心里话。咱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真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他带领梁家河村民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修筑公路,创办铁业社、缝纫社、磨坊代销店等,办了一件件实事好事,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说真的,我被习总书记当年的事迹感动了。今个儿说一句良心话,我从小长到大,还真没受过这么多的苦。平时,我好吃懒做怕动弹,还是一根筋,死犟活犟,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日子穷得叮当响,你看丢人不丢人。人常说,‘能扶竹竿一尺,也不扶井绳一丈’。看来,好光景还是要靠自己实干才能换来!我一定要对得起帮扶干部的苦口婆心,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摘掉穷帽子。”坐在村主任韩永生身旁的贫困户陈昌乾擦着两行眼泪,突然站起来,激动地打断了宣讲者王芹的话,信心满满地说。
陈昌乾话音刚落,村民姜晓玲接过话茬:“这两年,咱县政协确实给我们村上办了不少好事。接了自来水、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新修了村卫生室、建了花园和公厕......更让我感激的是,县政协解决了我们祖祖辈辈没有解决的‘老大难’......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林沟组泥水路已变成了又宽又平的水泥路。最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的玉米再也不愁卖了,现在还能买个好价钱。”
“我也要发言!”贫困户张福锁举起右手,大声嚷道,“首先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提供了村保洁员岗位,增加了收入,给我盖了新房,住上可舒服了!你们说,我这日子好不好!今个,再听了《梁家河》中的感人事迹,更加坚定了脱贫的信心,我要靠自己的勤劳和实干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
“习总书记当年在乡亲们眼里是从能吃苦、好读书的‘好后生’,再到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大队支书。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村干部,今后,我要当好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当家人,带领张河村村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丽。”村主任韩永生深有感触地说。“在处理问题上,我要一碗水端平,对待群众一视同仁,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不嫌贫爱富,不搞宗族派性。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上,如评定低保困难户等问题时,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搞情面关系,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7年知青岁月,习总书记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过了‘五关’,用心用情用力,苦干实干巧干,改变了梁家河落后面貌,群众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驻村队队长刘忠文也与大家进行交流,谈感受、谈想法,“‘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你有多亲。’作为一名驻村队队长,我要把群众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用查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办实事的能力,获取群众的公信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与村‘两委’干部一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发扬梁家河精神,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可持续产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让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张河贫困村早日脱贫摘帽。”
不知不觉已到十一点半,座谈交流会才结束。随后,宜君县政协帮扶干部深入各自帮扶户,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并与贫困户按照“五净一规范”标准,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作者系宜君县政协九届常委、县政协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