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机关扶贫

马泉村:百年“古戏楼” 千人“文化根”

发布:2017-05-2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马泉村:百年“古戏楼” 千人“文化根”

1.jpg

暮色将至,走进马泉村,村头的一座古戏楼映入眼帘,它在暮光的笼罩下,饱含岁月沧桑,古楼历经风雨侵蚀,更显庄严肃穆。

“听村里的老人家讲,这个戏楼是民国20年,也就是1932年左右村里自筹兴建的,那时候唱大戏是村里人唯一的娱乐消遣方式,也是因为爱这东西,就一直延续到今天。”71岁的老人张朱沐自豪地对记者介绍道。

现如今,这座古戏楼仍旧矗立在马泉村,并能为村民带来戏曲的演绎,得益于2016年4月的一次修缮。古戏楼历经风蚀,顶塌椽断,破败不堪,虽村民呼吁保护,但效果甚微。驻村“第一书记”王愉鑫知情后,就古戏楼保护问题向铜川市政协做了汇报,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资金65万余元对古戏楼进行了全面修复,同时,硬化了戏楼周边1000余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为村民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观赏环境。

“修缮古戏楼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对马泉村上千人精神文化追求的鼓励,我们在经济上帮扶村民致富,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下功夫,让村民们享受到文化交流的快乐。”马泉村帮扶单位铜川市政协办公室主任宋敬说道。

从老人们的“戏摊子”开始到现在的秦腔自乐班,从传唱的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到现在的《慈母泪》《三子争父》,几十年过去了,马泉村的这种传承精神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他们依旧为群众传唱着一部部喜闻乐见的戏曲。自2013以来,马泉村秦腔自乐班先后获得宜君县年度文化活动先进村、铜川市第21届文化艺术节优秀团队奖以及宜君县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优秀称号等,这些足以证明马泉这个有着历史文化的古老村落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

“我听了一辈子戏,现在年纪大了,还是喜欢凑热闹跟着吼两句,心里舒坦。”72岁的戏迷张海仓满怀深情地告诉记者。

马泉村秦腔艺术团团长张来田向记者介绍道,古戏楼的修复,重新点燃了我们演出人员的热情,自马泉村秦腔艺术团2016年7月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每周五六晚上进行曲目的排练,其实大家就是想把戏唱好,给更多喜欢的人听。同年12月中旬,宜君县文广局购买马泉秦腔文艺演出服务8场次,先后在宜君县尧生镇、云梦乡等村镇进行了精彩的秦腔表演,并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支持了马泉村秦腔演艺事业发展。

“虽然现在科技发展快,但是村里的人们还是喜欢这种演绎的方式,我从2002年唱到现在15年了,很享受这种站在戏台上的感觉。”丑角演员同竹花说道。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马泉村上千人的信念需要坚守,贫困是暂时的,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文化意识的觉醒。